close

 

 

最好不在家圖片.jpg

最好不在家

 

作 者

李遠,筆名小野,作家,編劇,

曾任職中央電視公司、中華電視公司、台北市文化基金會。

 

第一次閱讀小野的作品是《蛹之生》,

還記得是高中時候讀過得,

雖然現在已不太記得書本內容,

但,是一本有機會會想要再次好好閱讀的一本書籍!

最記得的就是,作家小野是學生物的,

可他卻是一位執筆寫作的作家、甚至偶爾主持廣播節目等,

在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我來說,這是一個大大的衝擊,

所學的專業跟未來自己決定的出路,未必相符,

直到出社會再次接觸小野作家,

居然是在客家圈,

我才知道原來小野的父母是客家人,

他寫了一個客家劇本的舞台劇,

也是全球首部的客家兒童劇,

對他的欽佩再次油然而生,

往後還是希望藉由小野以幽默風趣的手法,

寫出人生或家庭的有趣故事,

進而反思自己與家人之間的相處甚至探討人生意義。

 

 

大 綱 - 家是一個可進可出可畫可玩可聚可孤單的地方

在生活中碰到的大小事情,在這個名為 "家" 的地方,

與妻子、與兒子、與女兒、與自己父母親,

以大量譬喻的方式,寫出小野細膩的觀察跟心境,

如何陪伴以及度過種種的順境與逆境,

如何調適孩子離家的心情阿

如何引導孩子完成自己的挑戰,

如何給予孩子人生的建議,

不論你我,都在學習,

學著當孩子,學著當父母,

小野以正面有趣的角度,

讓人認識了平凡的事情也有不凡的可能,

又不會有太教育或教訓意味,

很踏實的生活點滴。

 

 

心 得

這次偶然的機會下閱讀了這本關於親情的最好不在家,

起初看到書名,還以為是什麼不好的故事,

想說為什麼最好不在家這種反諷意味濃厚的感覺,

不過也是因為書名取得很叛逆,引起了我的興趣。

 

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對 "孝順" 的探討,

小野的父親常常會用折磨自己的方式,

讓他的孩子們內疚,得到孩子們對他的愛,

等小野漸漸長大後才慢慢除去這內疚感,

小野希望他的兒女永遠也不要因為罪惡或內疚感,

來孝順他,這不是他期盼的親子關係。

 

而小野自己也在一件事情當中深深地體驗到他父親的感受了,

就在小野兒子在高中提出要搬出家裡到外面租屋時,

小野心中因為一股被羞辱的挫折感轉化成憤怒感,

他認為是不是這個家這個老爸做的不好,不能留住孩子,

讓他的孩子願意忍受更麻煩的獨立生活?

那一夜失眠的他,想起了總是把自己關在家裡的囚犯老爸,

他想開了,

換一個環境對彼此都好,才會將模糊不清的感覺看得更清晰。

 

最好不在家,家才不會是他的監獄

 

延 伸 思 考

 

(1)再次好好去思考,自己與家人的關係,很尷尬?很疏離?很密切?忽遠忽近?近在咫尺?
    坦白說覺得很羨慕小野一家,有著緊密的連結,儘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XD~

 

(2)每當孩子要離家的時候,做父母親的是不是真的都會不安?甚至是不放心?這種心情不是不可以出現,而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,

   孩子離家的準備與陪伴,怎麼培養孩子面對問題有能力解決?這反而是很關鍵的一點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碧兒翠絲走跳人生 的頭像
    碧兒翠絲走跳人生

    碧兒翠絲的走跳人生

    碧兒翠絲走跳人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